小小驛站暖人心 工會服務提質效
宿松融媒訊 “夏天在外面送單很熱,容易中暑,到這邊來乘個涼,吃個西瓜,吹吹空調,也能給手機充個電,也是給自己充個電。”在宿松縣高鐵站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的工會驛站里,外賣配送員彭師傅一邊給手機充電,一邊對記者感慨道。這處干凈整潔的驛站內,飲水機、微波爐、急救箱等設施一應俱全,成為戶外勞動者的“溫馨港灣”。
作為宿松縣30項民生實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驛站增能提質工作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成為戶外勞動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溫馨港灣”。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工會驛站117個,覆蓋城區、鄉鎮、工業園區、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其中9個驛站分別獲評“全國最美工會驛站”和“安徽省最美工會驛站”。
在提供休息、飲水、熱飯等基本服務的同時,探索“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模式,圍繞戶外勞動者需求開展特色服務項目。在獲評“全省最美工會驛站”的宿松城管(工會驛站),記者看到,宿松縣總工會聯合美容美發工會開展愛心義剪活動,現場為20余名“城市美容師”提供免費理發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工會組織對戶外工作者的關愛與尊重。服務內容的拓展延伸,讓驛站更具“人情味”。
“以前我們熱了、累了,只能坐在路邊樹蔭下休息乘涼,自從工會驛站建成,可以進來喝水,乘乘涼,冬天可以進來暖暖手,喝喝開水,特別是下大雨的時候,都可以進來避避雨。縣工會的領導給我們所有環衛工人送來了清涼禮包,非常地感謝。”環衛工朱師傅的話道出了不少勞動者的心聲。
從一杯熱水的溫暖,到多元服務的貼心。宿松縣工會驛站的提質升級,正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書寫著新時代工會工作的民生答卷。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從戶外勞動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拓展更多‘小而實’的服務,真正把工會驛站打造成戶外勞動者的‘歇腳地’和‘充電站’,讓‘娘家人’的關懷始終與廣大職工同行。”宿松縣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副部長胡淑芬表示。(融媒體記者 張歆 通訊員 梅斌)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