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頭鄉:科技賦能育秧 筑牢糧食安全“綠色屏障”
宿松融媒訊 智能大棚里秧苗青青,手機屏幕上數據跳動,田間地頭農技專家現場指導……在長江北岸的洲頭鄉,一幅“智慧農業”新圖景正徐徐鋪展。近年來,洲頭鄉錨定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深耕水稻育秧領域,通過基地升級、技術革新、服務創新三大抓手,奏響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豐收樂章。
踏入洲頭鄉現代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占地超300畝的智能溫控大棚集群。棚內,自動噴灌系統正隨著傳感器數據變化,精準調節水霧的噴灑范圍與水量;智能溫控設備實時監測棚內溫度,一旦超標便自動啟動通風裝置。“以前育秧全憑‘土辦法’,遇到倒春寒只能眼睜睜看著秧苗受凍。現在有了這套智能系統,溫度、濕度、光照都能精準把控。”育秧中心負責人指著手機APP上的實時數據介紹,“今年首批培育的200萬株秧苗,整齊度超92%,成活率比傳統方式提高了30%。”
據了解,洲頭鄉通過整合資金400余萬元,流轉400余畝耕地,高標準建成現代化育秧中心。創新構建“鄉集體+公司+合作社”的運營模式,不僅能為下轄11個村提供優質秧苗,還配套推出從種子精選、育秧管理到農機插秧的“一站式”服務。“去年我們合作社通過育秧中心供苗,種植的800畝水稻畝產突破650公斤,比往年增產近70公斤。”洲頭鄉綠豐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感慨道。
科技賦能讓育秧生產邁向“云端”。數字育秧大棚內,環境監測、智能噴淋、水肥一體化等系統與物聯網平臺深度融合。農戶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手機APP遠程查看棚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10余項數據,并一鍵操控設備。“今年春耕遇上連續陰雨,多虧了這套系統!”種糧大戶劉師傅展示著手機里的操作記錄,“我在家就能給大棚通風、補光,一點沒耽誤秧苗生長。”此外,洲頭鄉還與農技推廣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邀請專家駐點指導,今年已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26場次,惠及農戶480余人次,全鄉科技育秧覆蓋率躍升至88%。
“從‘看天育秧’到‘數字種田’,科技正重塑傳統農業。”洲頭鄉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建設智慧育秧大數據中心,打造集種苗培育、技術研發、品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育秧產業鏈,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更多基層力量。(通訊員 傅逸倫)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