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鳳鄉:主打產業茶飄香 黃精種植收獲忙
——趾鳳鄉老崗村推進產業振興紀實
宿松融媒訊 人間四月天,茶香飄四方。
暮春的一天,筆者來到地處是宿松縣趾鳳鄉西北角的老崗村。這里空氣新鮮,壟壟茶樹吐露新芽。一陣微風吹來,淡淡茶香沁人心脾。正是春茶采摘的大好時節。三五茶農、腰系背簍,忙著采茶。一會兒工夫,小茶簍里裝滿了鮮嫩的芽尖,收獲的喜悅洋溢在茶農的臉上。
“我們一直在茶園摘茶,每天能賺100多元……”,面對筆者的詢問,采茶婦女朱曲蘭邊忙邊回復道。陪同采訪的老崗村民兵營長陳磊興奮地接下了話題:“進入采茶高峰期,茶園每天至少有50名茶農采茶,收入高的每天能賺300元,動作慢的每天最少也有150元。”
作為宿松縣海拔較高的山區村,茶葉種植一直是老崗村的傳統產業。據該村老支書、現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余遠弟介紹,老崗村民依托山區優勢和適宜的水土環境,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大面積種植茶葉。因為局限于當時的種植技術和品種,村民們種植的茶葉都是自產自銷,偶爾適當換點錢貼補家用。2015年,支村兩委結合脫貧攻堅,開始謀劃發展茶產業。通過流轉山場、土地300畝、開辟村級集體茶園,主打“蘭花茶”品牌。該茶香、醇、韻、滑,鮮潤可口,很受消費者喜愛,數百斤茶葉很快被人上門搶購一空,接著,村民各家也搶著開辟山場種茶,很快拓展私家茶園總計600余畝,從而拉開了全村產業振興的序幕。
“好山好水出好茶。我們老崗村自然環境優美,云霧繚繞、日照充足、山水相融、土壤肥沃,生態環境良好,我們一定立足資源優勢,把茶產業做大做強……”說起茶葉種植,老崗村90后支書、村委會主任余千華信心十足。據余千華介紹,為有效壯大集體經濟,2018年,老崗創辦了茶葉加工廠,對茶葉進行深加工,并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集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采用“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疾病防治、統一質控管理、統一采摘收獲、統一產品銷售”的管理機制,開展標準化種植、組織化生產。今年,全村茶產值可達100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可突破30萬元,此外,集體茶園聘用農民工,有效吸納留守勞動力就近打工賺錢。東屋組脫貧戶陳龍保是個花甲老人,2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中4個孫兒孫女就在身邊,開支很大。為解決他們家實際困難,村里將茶園除草、施肥等農活交給他,每天工資100元,一年下來,陳龍保可賺1萬余元;其妻在采茶季節也參與采茶,收成好的話,一年也能掙個5000余元。如今,像陳龍保這樣在茶園打工的村民有5個。采茶高峰期,該村廣大留守婦女大多數都投入其中,村里每年支出采茶工資10余萬元。
下一步,老崗村將把茶產業做大做強,打造“老崗綠茶”品牌,擴建茶園100畝,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中藥材黃精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及養腎之功效。2019年,老崗支村兩委一班人經過深入細致的考察論證,決定引進黃精種植,帶領村民致富。經過一番動員引導,部分村民紛紛行動起來,很快發展黃精種植60多畝。村干不但引進技術,而且幫助銷售,“黃精產量十分高,畝產可達2000斤,按每斤8元算,畝產產值可達16000元”,余千華說。據了解,村民余中紅種植的5畝黃精,頭茬就收獲了9萬元。看來,種植黃精的確是個“黃金”事業。村干一致表示,將引導村民大力種植黃精,讓廣大村民都抱上這個土地的“金疙瘩”,讓該村產業振興有一個質的飛躍。(通訊員 王宇平)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