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壩鄉:“軟硬件”雙輪驅動 為農服務提質增效
宿松融媒訊 夏日的佐壩鄉田野,綠浪翻滾。田壟里,物聯網傳感器日夜堅守;天空中,農用無人機辛勞播撒;合作社內,智慧大屏播報墑情長勢。這高效的一幕,正是佐壩鄉以硬件筑基,軟件賦智,助推為農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注腳。
來到佐壩鄉梁嶺村市縣共建示范片,種植大戶劉健正熟練使用植保無人機打藥,“以前400畝地人工打藥要七八天,現在用無人機一天就能搞定,不僅省去一大筆人工費用,還省了一半農藥!”劉健擦著汗笑道。他手中的智能遙控器連接著新采購的T-40農業無人飛機,這是中央財政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項目的成果之一,為農戶降低了30%購機成本。
在佐壩鄉農業技術推廣站,一場無人機操作培訓課正火熱進行。57歲的新農人程銀龍緊盯屏幕,認真記錄飛防參數設置要點。“以前覺得種地就是靠經驗,現在才知道數據比老把式更靠譜。”他展示手機里的“智慧農業APP”,實時顯示的土壤濕度、病蟲害預警等數據,讓田間管理變得精準高效。這得益于鄉里定期開展的“新農人培育計劃”,邀請農技專家授課,已累計培養出20余名既能操作智能設備,又懂現代農業技術的高素質農民。
田埂上,佐壩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農技人員陳志鵬正帶著年輕技術員小史調試物聯網監測設備。“最近高溫高濕,稻飛虱容易暴發,這些傳感器能24小時監測蟲情。”陳志鵬指著田頭的蟲情測報燈說道。依托智能監測網絡,農技人員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查看作物生長數據,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啟動“線上診斷+線下服務”機制。今年入夏以來,農技站已通過大數據預警系統,提前指導農戶防治病蟲害6次,減少糧食損失預計超180噸。在科技賦能下,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正書寫著現代農業的嶄新篇章。
目前佐壩鄉優質稻種和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率達87%,機械化播種率50%、機械收割率100%,建設高標準農田5000余畝,同時配套灌溉設施,助力農業生產。2024年,全鄉糧食作物產量達5.13萬噸,產值達1.12億元。據悉,佐壩鄉正在建設農作物烘干廠房,預期建成后可存儲谷物1000噸,烘干線每批次可處理潮糧200噸,輻射全鄉及周邊地區,帶動30余戶農戶就業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30萬元/年。
歲歲年年,金黃的麥浪已在這片土地上翻滾了千余回。從田間地頭的智能監測系統到覆蓋全域的高標準農田,從專業精準的技術培訓課堂到走村入戶的農技專家隊伍,硬實力與軟實力協同發力,讓土地規模效益持續釋放,科技紅利充分涌流,發展短板逐一補齊。站在新的起點,佐壩鄉正以實干為墨、奮斗為紙,一筆一畫勾勒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壯美畫卷,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嶄新篇章。(通訊員 余水兵 朱國輝)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