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嶺鄉:建設“多味”和美鄉村
宿松融媒訊 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使廣大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關鍵之舉。近期,圍繞和美鄉村建設標準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千嶺鄉加快推進2024年度和美鄉村中心村建設,發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聚力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鄉村,力爭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農味”鄉村找回鄉愁鄉緒。木梓村王屋自然村莊是木梓村日新省級中心村內的一個自然村莊,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往日的鄉土記憶。突出小細節切入,將一些老物件如磨盤等融入擋土墻建設中,既實現環境整治的功能性,又讓農耕記憶浸潤鄉村。注重保護村莊記憶,結合群眾反響和走訪了解,將村莊現存的一口古井打造成群眾休閑散步的小節點,建設圍墻、護欄、步道和古井文化牌,讓群眾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提升了保護意識。落腳在民生實處,為了改善雨天宅間空地泥濘出行難問題,回收利用拆危拆舊材料建設人行汀步道。
以“趣味”鄉村喚醒鄉村活力。慢慢走進新前村夏屋市級中心村,會發現這里處處蘊藏著現代鄉村的生機和新意。在主干道旁,將農耕文化墻繪與擋土墻融合,在小節點依托鄉土樹種建設休閑節點,讓村莊更顯宜居。在公共活動室旁,使用多色彩磚打造活動廣場,配套群眾日常需要的健身器材,增添村莊的盎然生氣。毗鄰夏屋中心村是當地返鄉企業家投資建設的融博生態園,配套休閑景觀長廊,生態農業設施和特色養殖基地等,與中心村景觀結合,實現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和美麗生活的有機融合。
以“新味”鄉村增添民生溫度。在千嶺鄉孫嶺村黃興壟,當地農民群眾正深刻感受到村子在一天天地“變新”。既有“新面子”,過去村口路邊的一塊荒地雜草叢生,村民們也習慣將垃圾隨手亂扔到雜草后,圍繞入口節點和環境痛點,在中心村建設中,孫嶺村對荒地進行清雜平整、綠化打造和節點提升,并在附近配套起垃圾分類亭,不僅提升了看得見的村莊顏值,也間接提升了農民群眾的文明數值。更有“新里子”,村民石先生家過去屋后是一處常年積水的水坑,在中心村建設過程中,堅持既看“房前”,又看“屋后”,對石先生家背后的這處水坑進行了清淤和護坡打造,實現了村莊“面子”“里子”的雙提升。
隨著中心村建設的收尾,千嶺鄉2024年度三個中心村即將迎來驗收,但這只是千嶺鄉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小步。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千嶺鄉始終堅持分類建設、從容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推動和美鄉村由點及線、連線擴面,不斷加快建設現代特色水鄉的腳步。(通訊員 程鑫)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