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鄉:打好土地延包“組合拳” 為鄉村振興注入“穩定劑”
宿松融媒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決策部署,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近日,河塌鄉全面啟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通過政策宣傳、精準摸排、規范流程、強化監督等舉措,確保延包政策平穩落地,為鄉村振興注入“穩定劑”。
高位推動,凝聚工作合力。河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二輪延包工作,將其列為年度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河塌鄉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先后召開動員部署會、政策培訓會5場次,組織鄉村干部、村民代表200余人次系統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同時,抽調農經站、司法所、村“兩委”骨干成立10支工作專班,下沉至各村組開展指導服務,形成“鄉村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宣傳先行,政策直通民心。針對部分村民對延包政策存在的疑慮,鄉村兩級創新宣傳方式,線上線下同步發力。一方面,通過村級廣播、微信群、宣傳欄等載體發布政策解讀信息300余條,印發《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5000余份,用通俗語言講清“延包不是打亂重分”“確權到人、確地到戶”的核心原則。另一方面,組織“田間議事會”“院落夜談會”等面對面宣講活動20余場,由包村干部和鄉業務骨干現場解答土地流轉、繼承確權等群眾關切問題,消除“怕失地”“怕糾紛”等思想顧慮。“干部講得明白,承包權穩了,我們種地、流轉心里更踏實了!”斗山河村村民王先生表示。
精準施策,守牢公平底線。為確保延包工作公平公正,河塌鄉堅持“尊重歷史、兼顧現實、分類處置”原則,以2016年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數據為基礎,組織各村對二輪承包以來的人口變動、土地調整、權證信息等情況開展“拉網式”核查,建立“一戶一檔”臺賬。針對承包地邊界爭議、家庭成員分戶等復雜問題,采取“四議兩公開”民主議事機制,邀請老黨員、鄉賢組成調解小組,逐戶協商解決方案。目前,全鄉已完成6個村、7710戶、31917.03畝的摸底排查,化解土地權屬糾紛15起,修正地塊信息200余處,為精準延包打下堅實基礎。
規范流程,保障農民權益。在延包操作中,河塌鄉嚴格執行“調查摸底、擬定方案、公示確認、簽訂合同、歸檔備案”五步流程,統一制作合同范本、公告模板等文書材料,確保程序合法合規。尤其在合同簽訂環節,采取“集中簽約+上門服務”模式,對于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視頻確認、委托代辦等方式保障參與權。同步推進延包合同與不動產權證書發放銜接工作,預計10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延包合同簽訂,年底前實現新版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發盡發”。
隨著二輪延包工作的深入開展,河塌鄉正以土地的“長治久安”托起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筑牢根基。(通訊員 張輝)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