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再生稻收割忙 豐收畫卷美如畫
宿松融媒訊 金秋將至,稻谷飄香。在河塌鄉的廣袤田野上,一片片金黃的再生稻稻田宛如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收割機穿梭其間,一幅如詩如畫的秋收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河塌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實際,將再生稻種植作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農戶采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秧苗和技術指導,成熟后統一收購,有效激發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不斷發展壯大再生稻產業。目前,全鄉再生稻種植面積已達一萬畝左右。
走進再生稻種植區,收割機正全力運轉,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稻穗被卷入收割機,脫粒后的稻谷直接裝車運往倉庫,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據當地種植戶介紹,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時、省種、省肥、省藥等諸多優勢,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種植模式。頭茬再生稻畝產量能達到1300斤左右,且售價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第二茬雖產量稍低,每畝也能收400斤左右,但由于其生長期晝夜溫差大,產出的大米米質香糯口感好,每斤售價可達1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再生稻種植模式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第一季稻收割后,稻茬再次分蘗(nie)成秧苗,第二季稻收割后,稻茬被粉碎還田成為有機肥,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減少了耕作次數,還有效避免了因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河塌鄉再生稻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生動縮影。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下一步,河塌鄉將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強龍頭、育大戶,因村施策、因地制宜,著力構建"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引導"量身定制"特色產業,努力實現"打造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目標。(通訊員 李茅)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