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鄉:訪企入村紓困解難 實干為民見行見效
宿松融媒訊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河塌鄉黨委堅持把“開門教育、實事惠民”作為落腳點,以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為抓手,推動線上平臺訴求收集與線下走訪調研深度融合,面對面傾聽群眾與企業心聲,實打實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溫度。
“原本以為建倉庫的征地問題得跑好多部門,沒想到鄉干部上門就把流程講得明明白白,還指導我去縣林業局辦手續,真是太省心了!”7月中旬,河塌鄉黃坂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彭林看著手機里剛收到的“農機倉庫用地手續辦理指引”,難掩感激。此前,彭林通過線下走訪向鄉干部反映“農機沒處放、想建小倉庫但征地難”及“稻谷價格偏低”的問題,河塌鄉當即組織專人對接,不僅詳解林地占用審批流程,還細致解讀國家糧食最低保護價政策,讓他吃下“定心丸”。
這只是河塌鄉訪企入村解難題的一個縮影。針對群眾訴求,該鄉創新“線上平臺留言+線下入戶走訪”雙線模式:線上依托營商環境平臺、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實時收集群眾“指尖訴求”;線下組織鄉、村黨員干部組建6支走訪小隊,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場舍、農業基地,與群眾、經營主體“面對面”嘮家常、問需求。7月以來,累計收集生產經營、醫療救助、供水供電、交通出行等各類訴求8件,目前已全部辦結,辦結率達100%。
在安元村,患系統性紅斑狼瘡三期的村民汪某同樣感受到了“快速響應”的溫暖。他通過線下走訪反映“自費醫療費用高,希望獲得救助”后,河塌鄉迅速聯動宿松縣青年創業協會開展實地探訪,為其爭取到1600元救助金,同時協助申報4000元臨時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從反映問題到拿到救助,才用了10天,干部們是真把我們的事放在心上。”汪勝軍說。
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難題,河塌鄉更是精準施策。安元村祝長鳳的茶葉基地因干旱缺水、池塘漏水急盼灌溉設施,鄉干部走訪了解后,立即協調宿松縣水利局,申請小型水利修復工程維修塘壩,并同步申報滴灌配套資金項目;四利村唐旺保的養殖場因交通不便影響銷售,鄉黨委第一時間將其納入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申報,正對接中標單位確保早日開工……從“灌溉難”到“出行堵”,從“設施缺”到“政策惑”,每一件訴求都被登記在冊、明確責任、閉環落實。
“我們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尺,線上聽訴求、線下解難題,讓每一件辦理結果都經得起檢驗。”河塌鄉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鄉將持續優化訴求收集、辦理、反饋機制,把訪企入村的“民情清單”變成“成效清單”,切實讓群眾和企業在學習教育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與實惠。(通訊員 占國強)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