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七夕】高嶺鄉:傳承文脈話溫情 鄰里相聚樂融融
宿松融媒訊 “原來七夕除了浪漫愛情,還有‘乞巧’這樣的傳統習俗,今天帶著孩子一起穿針引線,既玩得開心,又學到了知識!”8月29日上午,高嶺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笑語盈盈、溫情滿溢,一場以“傳承七夕文脈,共赴人間溫情”為主題的七夕活動在此熱鬧開展,鄉機關、各村未婚青年及部分幸福家庭代表等齊聚一堂,在傳統節日氛圍中共享美好時光。
活動伊始,“七夕知多少”環節率先拉開帷幕。工作人員圍繞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乞巧”“拜織女”等傳統習俗,用生動通俗的語言為現場群眾講解七夕節的文化內涵,讓大家對這一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隨后的互動問答環節更是點燃了現場氣氛,“七夕為何又稱‘乞巧節’?”“巧果的寓意是什么?”等問題剛一拋出,臺下便紛紛舉手搶答。來自汪沖村的趙艷率先答對“巧果象征心靈手巧、生活甜蜜”,接過小禮品的她笑著說:“這些老講究以前聽長輩說過,今天答上來還能拿獎品,特別有意義!”
“加油!就差最后一根針了!”在“巧手傳情”傳統技藝體驗區,穿針引線比賽正緊張進行。情侶搭檔、好友組合兩兩一組,在一分鐘內比拼穿針速度,孩子們踮著腳尖幫家長遞線,情侶間相互提醒“慢一點,對準針眼”,場面溫馨又熱鬧。“你畫我猜”環節同樣人氣高漲,搭檔們通過肢體動作和簡單畫作等方式傳遞七夕相關詞匯,不時引發陣陣歡笑,現場儼然成了歡樂的海洋。
情感互動環節則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我們家三代人都在高嶺鄉生活,平時一家人會一起做飯、散步,今天能在這里分享我們的家庭故事,還和孩子一起畫畫,特別幸福。”分享家庭溫馨故事話音剛落,便贏得臺下陣陣掌聲。情侶們也紛紛敞開心扉,分享相識相戀的點滴,有的寫下對彼此的祝福,共同在“溫情畫卷”上留下專屬印記,讓愛意與傳統文脈相互交融。
活動最后,“詩意七夕”文化展演精彩登場。愛好者們聲情并茂地朗誦《沒有人知道我多么愛你》《當你老了》《初相遇》等現代詩歌,大家的深情吟誦,讓現場群眾沉浸在詩詞的浪漫意境中。
此次七夕主題活動,不僅讓高嶺鄉群眾在互動體驗中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魅力,更搭建了情感交流的平臺,增進了家庭和睦與鄰里情誼。下一步,高嶺鄉將繼續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開展更多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文化活動,讓傳統節日煥發新活力,讓鄉鄰們在文化熏陶中收獲更多幸福感。(通訊員 黃禾)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