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鄉:賡續渡江精神火炬 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宿松融媒訊 在高嶺鄉楓林村汪家大屋,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巍然矗立。該紀念碑由中共宿松縣委、宿松縣人民政府授牌,承載著人民解放軍二野第4兵團第15軍第130團在此渡江作戰練兵場的厚重歷史,不僅是宿松縣人民支援渡江戰役的歷史見證,更成為楓林村全體干群弘揚渡江精神、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的精神火炬。
渡江戰役紀念廣場
“當時,大約1000人的部隊駐扎在我們這里,還在紀念碑處設立了練兵場。村里會駕船、懂水性的漁民踴躍加入船工隊伍,手把手教部隊戰士劃船、撐槁、掌舵、搖擼、揚帆?!蹦杲叛耐魳逢柪先嘶貞浧?6年前的那段歲月,依然激情澎湃。
高嶺鄉渡江戰役紀念館
1949年3月27日,擔負第4兵團渡江突擊作戰的第44師第130團駐扎在汪家大屋。在駐地群眾的全力配合下,短短不到6天時間,就征集到200多名船工、200多艘木船,組建起一支強大的船工隊,協助部隊在汪家大屋湖邊開展水上練兵。軍民同心,互學互助,湖面上撐篙、劃槳、搖櫓、掌舵的呼喊聲與臥倒、瞄準、射擊、隊列訓練的口令聲交織,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4月17日,第130團乘坐船工隊船只奔赴渡江作戰前沿陣地。4月21日,該團立下“渡上殺敵第一功”,為整個第4兵團渡江作戰積累了寶貴經驗。當年年僅13歲的汪樂陽,至今對解放軍在泊湖練兵的場景歷歷在目。
為銘記這段歷史,弘揚渡江精神,2022年2月,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嶺鄉在當年解放軍于楓林村鳥落灣登船的渡口處,建立渡江戰役紀念園,園內渡江作戰紀念館、作戰指揮部舊址、練兵碼頭、環湖練兵步道、靶場、渡江雕塑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拔覀冃藿ǘ山瓚鹨奂o念園,旨在緬懷歷史、紀念先烈,傳承渡江精神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备邘X鄉黨委書記汪學紅表示,在支援渡江作戰中,高嶺鄉200余名漁民加入船工隊伍,其中船工沈營樓、周克佳在戰斗中壯烈犧牲,被追授為革命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激勵著后人。紀念館通過展示豐富的歷史文物與資料,將渡江精神直觀呈現,激勵當代人在民族復興征程中奮勇前行。
革命烈士事跡
如今,走進汪家大屋,昔日的硝煙早已散盡,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蓬勃氣象。一棟棟漂亮的小洋樓掩映在綠樹之中,6條寬闊的水泥路縱橫交錯,水稻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環繞村莊,生機盎然。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汪伍友見證了這里的巨變:“過去,汪家大屋不足100戶、不到500人,家家戶戶住土胚房,靠打漁為生,貧窮、落后是這里的標簽。”而現在,汪家大屋人口發展到140戶700余人,黨員隊伍壯大至24人,還走出了30名大學生,2024年成功申報“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
練兵場紀念碑
楓林村黨總支書記方唐軍談及渡江精神帶來的變化,滿臉自豪。在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楓林村大力弘揚革命到底、敢于斗爭、依靠人民、團結協作的渡江精神,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村支”兩委帶領黨員群眾積極投身建設,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楓林村已修建18公里聯網水泥路,興建21座(處)水利設施,完成19個村莊的清雜除亂、危舊房拆除、旱廁改造與綠化提升,建成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和市級中心村各1個;還建成4個占地260畝的果園和1個占地700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年帶動1300人次就業,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2萬元。
此外,楓林村將渡江精神融入社會治理,成立鄉賢調解室,6名鄉賢積極參與農村矛盾糾紛化解。老黨員、新鄉賢汪兵友協助村支兩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糾紛化解等工作,推動喪事簡辦深入人心,為建設衛生美、綠化美、文明美、和諧美的“四美”村莊筑牢根基 。在渡江精神的指引下,高嶺鄉楓林村正以昂揚之姿,向著鄉村振興的目標大步邁進。(通訊員 孫春旺 黃禾)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