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府成:三十載基層司法路 一片丹心護平安
宿松融媒訊 在孚玉鎮的大街小巷、校園鄉村,常常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走街串巷講法理,田間地頭解糾紛,用30余年的堅守,在基層司法行政一線書寫動人篇章。他,就是宿松縣司法局孚玉司法所的余府成——一位將青春與熱血全情奉獻給基層法治事業的“老司法”。
普法路上的“播火者
“法治條文記不住沒關系,聽我給您講個身邊的案例!”這是余府成開展普法宣傳時的口頭禪。30余年來,他始終將普法宣傳視作“潤物細無聲”的事業,足跡踏遍孚玉鎮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社區、每一個村落。進校園,他化身“法治副校長”,以生動案例為孩子們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奧秘;進社區,他在廣場搭起“普法小課堂”,組織老鄉圍坐堂屋,用方言土語剖析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民生法律問題;開拓渠道從發放宣傳冊開展“法治微課堂”,到擺展板設點、再到線上直播,他總能找到群眾最易接受的方式,讓法律精神浸潤千家萬戶。
矛盾化解的“滅火員”
“群眾找上門,是信得過咱!”這句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余府成30余年調解工作的注腳。他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00余起,成功率高達98.8%,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00余萬元。無論是鄰里宅基地的“針尖對麥芒”,還是企業勞資的“劍拔弩張”,無論是家庭瑣事的“糾纏不休”,還是群體性沖突的“隱患暗涌”,他總能憑借“鐵腳板+繡花功”,精準揪出矛盾癥結。一次,兩戶村民因菜地邊界積怨多年、甚至動手打架。余府成連續一周上門,白天丈量土地、查閱檔案,晚上拉著雙方促膝長談。最終,不僅劃清了邊界,還讓兩家握手言和——這樣的故事,在他的工作里只是尋常。
特殊群體的“引路人”
“每個人都值得被善待,給個機會,就能點亮一盞希望的燈。”在幫扶特殊人群上,余府成同樣傾注心血,為102名刑滿釋放人員推薦就業崗位,幫他們重拾生活底氣;為58名困難群眾協調臨時救助,解燃眉之急。曾有一名社區矯正對象因失業欲輕生,余府成得知后,跑遍10多家企業溝通,最終為其爭取到汽修學徒崗位。如今,這名對象已成長為技術骨干,還主動加入了社區志愿服務隊,坦言道:“余所長不僅給了我工作,更救了我的人生!”
榮譽背后的“初心秤”
扎根基層30余年,余府成收獲諸多認可。2021年獲評“全縣十佳政法干警”,2022年獲“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還先后榮膺全縣掃黑除惡先進個人、“宿松好人”“安慶好人”。面對榮譽,他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如今,年逾知天命的他仍奮戰在一線:“只要群眾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這句樸實的承諾,映照著基層司法工作者的初心,更折射出無數政法干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與奉獻。(通訊員 吳春文)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