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多措并舉 奏響基層治理和諧樂章
宿松融媒訊 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征程中,一直以來,復興鎮積極探索創新,從黨建引領、凝聚群眾、化解矛盾等多方面協同發力,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復興鎮將黨建作為基層治理的“紅色引擎”,深化“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模式,將基層社會治理與網格化管理有機融合,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科學劃分、方便管理、全域覆蓋”原則,以自然村、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劃分村(居)網格84個,形成“鄉鎮——村(居)——村組”三級網格體系。將鎮機關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老黨員、志愿者等力量充實到網格中,要求220名網格員結合自身優勢,主動進社區、進網格,承擔政策法規宣傳、基層社會治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調解等職能,切實為社區辦實事、解難題,真正實現“問題解決在網格、小事不用出村”,形成“問題發現在基層、力量凝聚在末梢、矛盾化解在萌芽”的良好工作格局。
凝聚群眾力量,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復興鎮將完善村規民約作為深化基層自治、涵養文明風尚、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抓手,通過修村規、定民約、樹新風,“規”出文明好景象,“約”出文明新風尚,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意識,以“小約定”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根據政策的不斷變化,結合村民意見,復興鎮對村規民約進行了多次修訂調整。如今,復興鎮最新的村規民約語言精練、簡明扼要,涵蓋了村風民俗、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環境衛生、尊老愛幼等各個方面,符合村民意愿、貼近村莊實際。利用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村“兩委”班子帶頭宣講,黨員示范踐行,村民自發維護環境、調解矛盾,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規矩大家守”的治理格局。村民張大姐感慨:“過去環境差、糾紛多,現在人人守規矩,村子更和諧了?!?/p>
聚焦矛盾化解,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復興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確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提供了強大動力。復興鎮依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出“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設有來訪接待大廳、領導接訪室、訴訟室、法律咨詢室等多個功能區,通過建立“首問責任人首接調解、專職調解員跟蹤調解、法律服務支援調解、公安對接調解”的分級多元調解模式,按照等級注入調解力量,聯調聯處網上投訴及12345便民服務熱線等渠道反映的問題,并對矛盾糾紛進行“一崗分流、多口處理”,面對面與來訪群眾充分協商、達成共識、解決問題,及時將信訪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基層充當人民調解“調解員”、為民辦事“法律服務員”、法律政策“宣傳員”的作用,以高質量的法律服務護航鄉村全面振興。(通訊員 李倩)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