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發展特色農業 實現農民增收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復興鎮不斷優化特色農業布局、調整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深挖現代特色農業增長潛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據了解,2025年,復興鎮小麥、油菜喜獲豐收,小麥種植8萬余畝,總產量達4.5萬噸以上,畝產值達1050元;油菜種植1萬余畝,總產量2500噸以上,畝產值達1400元。
眼下,復興鎮種植大戶徐向東剛忙完小麥、油菜的收割,又開始搶抓晴好天氣和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在2000畝耕地上全部種植了玉米、黃豆等。
“玉米、黃豆種植非常簡單,成本低、效益高,是綠色無公害食品,所以我們積極動員種植大戶種植,由合作社幫忙解決銷路問題。”老岸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學清介紹。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老岸社區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用“黨建+合作社+種植大戶”的模式引進玉米、黃豆等種植。
當前,復興鎮始終把發展鎮域經濟作為重要抓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扎實抓好產業發展。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聘請專業技術員,統一購進種子、化肥、農藥,通過移栽和直播相結合,庭院經濟與大田種植相結合,種植葡萄、瓜蔞、圣女果等特色產業,讓資源基礎不斷發揮經濟效益。
據悉,復興鎮“從優”“從精”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榮獲全市農產品加工十強鄉鎮。家庭農場共156家、農民合作社113家,建成小孤山農文旅科普采摘基地124畝、龍騰葡萄園172畝、瓜蔞產供銷一體化產業建設示范基地1500畝。
下一步,復興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推進整村土地流轉,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提高產業生產效益,真正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訊員 徐宿海)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