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鋪鎮長鋪社區:黨建引領科技賦能 再生稻喜獲豐收
宿松融媒訊 近日,長鋪鎮長鋪社區轄區內種植的再生稻一茬已順利成熟,正迎來機械化收割的繁忙景象。稻田里機器轟鳴,數臺收割機往來穿梭,將一粒粒金燦燦的稻谷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收糧車內。這不僅是秋日豐收的喜悅圖景,更是長鋪社區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以“黨建+”為引擎,做強特色農業、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生動寫照。
作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長鋪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社區黨總支積極發揮組織優勢,通過政策宣講、示范帶動等方式,引導轄區種植大戶普遍選用“噸優 818”優良品種。同時為給農業生產提供堅實保障,社區黨組織牽頭謀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資320萬元建成7000平方米現代化恒溫育秧大棚。今年春季,在黨員技術骨干的帶頭下,育秧工作得以高效、科學開展,為后續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科技賦能的強勁動力。
圖 1 恒溫大棚育秧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加持下,全過程機械化作業全面替代傳統人工,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與此同時,以黨員農技人員為核心的“紅色服務隊”,全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把脈問診”。他們通過實地察看苗情、排查病蟲害等精細化服務,為種植戶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精準輔導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護工作。黨員先鋒崗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有效解決了種植戶遇到的技術難題,全方位筑牢糧食穩產增收的技術防線,讓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根基更牢。
圖 2 水稻收割
“今年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我們全力做好稻田管護,初步估計再生稻一茬畝產可達1300斤左右。”看著豐收的稻田,種植大戶馮水華難掩喜悅之情。
從科技育秧到機械收割,從技術護航到政策扶持,長鋪社區正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走出一條現代化農業發展路徑,穩步邁向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美好愿景,為鄉村振興添活力、攢后勁。(通訊員 石成軍)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