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鄉:奏響三部曲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宿松融媒訊 隘口鄉以生態優先、產業賦能、集約發展為主線,創新奏響“生態”“種植”“發展”三部曲,探索出生態價值轉化、特色產業升級、土地集約利用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繪就出綠色發展與富民強村相得益彰的壯美畫卷。
立足北部山區自然生態,隘口鄉以深化林長制改革為抓手,2024年完成人工造林400畝、封山育林500畝、退化林修復414畝,在荒山荒坡上“見縫插綠”構筑起“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片”的生態屏障。創新實施“搖錢樹”工程,通過油茶種植實現生態產業化轉型,兩年間建成1400畝油茶基地,構建起“造管育”一體化長效機制。各項“綠色”工程為120戶農戶開辟了增收渠道,創造150個就業崗位,支付勞動報酬80余萬元,預期增加集體收入20萬元。
全鄉建成67座高標準大棚,引進雞樅菌、羊肚菌、米斛、草莓等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運用多茬種植、輪作套種技術,實現“四季有產出、全年有收入”的產業格局。隘口村創新“米斛+果蔬”輪作模式,單季米斛采收量達400公斤創收20萬元,后續種植白蘿卜預計增收8萬元;菌菇基地通過“木耳多茬+羊肚菌輪作”實現周年生產,帶動村民轉型產業工人。畢涼村引進奶油草莓等優質品種,建設19個溫室大棚,構建起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的標準化體系,預期年增收超10萬元。如今“棚中忙”帶來“產業旺”,一排排果蔬大棚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在宿兩路南側打造1280畝隘口新材料產業園,通過土地集約利用實現“沉睡資源”向“活力資產”轉變。依托毗鄰滑石礦、漢白玉產區優勢,成功引進佳鵬新材料等4家企業落戶,2024年產值達0.2億元。建立“外出招商+精準選商”機制,鄉主要領導帶隊開展外出招商,對接企業形成儲備項目庫,推動園區建設與集鎮發展同頻共振,加速產業集聚,實現山區資源就地轉化。
從荒山披綠到沃野生金,從傳統農耕到智慧大棚,從粗放用地到產業集聚,隘口鄉通過“生態增值+產業升級+土地增效”三維發力,在鄉村振興賽道上跑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加速度,為山區鄉鎮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范本。(通訊員 陳子豪)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