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鄉:巧用六尺巷調解法 繪就鄉村善治“新圖景”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隘口鄉以構建“鄰里和睦、鄉村善治”新格局為目標,創新提煉并推廣運用“聽、辨、勸、借、讓、和”矛盾糾紛化解六字訣,通過分級分類精準調處,切實將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階段,有力踐行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治理承諾。
為保障“六字訣”高效運轉,隘口鄉著力構建完善協同聯動調處體系,確保“一站式”服務提質增效。該鄉以綜治辦為樞紐,整合司法所、信訪辦、派出所等力量,對群眾訴求實行“一站式”受理、對接與反饋。嚴格落實初信初訪首接首辦責任制,建立清晰的分級調解機制。村級化解常見糾紛;一般矛盾由鄉級部門協同處置;對跨領域“疑難雜癥”,則啟動班子成員掛牌督辦、多部門橫向聯動、聯村科干下沉協助的調處模式,確保矛盾不上行。2025年以來,累計排查矛盾糾紛144起,成功化解141起,調處率達到97.92%,其中化解積案2起。
面對形態各異的基層矛盾,隘口鄉以“六字訣”為行動指南,探索出多元化解路徑:“聽”“辨”溯源、善“勸”巧“借”、促成“讓”與“和”。針對歷史積怨,深入走訪村中老者,厘清脈絡,找出癥結;面對尖銳對峙,善用“調解能人”智慧,打破矛盾僵局。在法律沒有明確約束的地帶,充分借助村規民約的約束力與“鄉賢五老”的威信力,勸解引導,彌合分歧。凝聚網格員、志愿者等一線力量弘揚“六尺巷”傳統美德,春風化雨,倡導互諒互讓,最終實現握手言和、鄰里和睦。
六尺巷調解法與聯動調處機制深度耦合,使隘口鄉在基層矛盾化解工作中成效顯著,許多鄰里摩擦、土地權屬、家庭糾紛在村居鄉內得到高效、柔性化解,避免矛盾升級。和諧友愛、互幫互助、禮讓包容的文明鄉風日益濃厚,為鄉村善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隘口鄉以六尺巷調解法為筆,以機制創新為墨,在基層治理的畫卷上奮力書寫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篇章,讓“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和諧之音,在鄉村沃土上久久回蕩。(通訊員 郭偉)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