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電商扶貧工作紀實
本網訊 “只是因為親說想念家鄉的腐乳,咱就立馬打開壇子給親寄一罐解饞”、“雙十一提前購,整車家電送貨中”,翻開涼亭鎮太陽村綜合服務電商網點負責人李婷的朋友圈,這樣代購代銷的消息和圖片視頻鋪滿手機屏幕。走進服務網點,收發快遞、送貨安裝、農產品收購、農產品打包發貨等忙碌畫面印入眼前。
一名大媽背來一小袋“東西”,咧開嘴笑著說:“添小曾孫了,給他們寄點家里的土特產,兒子最喜歡家里的條子(生條),幫我包裝下,免得弄壞了”。打開一看,袋子里都是家鄉味道,有豆腐干、生條、小河魚干、黑芝麻,還有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小馬棗。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家鄉的味道已不再是記憶的味道,鄉情便如同一個“樂迪包裹”,迅速且真實。雖遠隔千里,但卻讓每一名游子、每一位父母徜徉在溫暖的親情里,體味著新時代的經濟春風。
近年來,涼亭鎮依托網絡扶貧行動,多措并舉扎實做好電商網點服務工作。通過電商扶貧,讓更多貧困戶得到關愛,讓更多農產品走出鄉村,讓貧困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內心深處為全面小康點贊。
突出產品特色,搭建服務平臺。依托“涼亭雪棗”、“有田無米”、生條、豆腐干等特色農產品,指導電商企業、有網銷實績的專業合作社、個人電商經營者等承接網點建設,搭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大力實施“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村站) +農戶”模式,探索建立生產、供銷、信用、物流“四位一體”的為農服務新模式,打造綜合性為農服務平臺。
創新宣傳媒介,加強特產推廣。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對該鎮特產進行挖掘包裝、大勢宣傳,打造一批有特色、綠色無公害、能做出品牌的特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營造濃厚的電商創業氛圍。
強化項目建設,帶動群眾增收。切實加強對電商扶貧項目的全程指導和監督,實行項目績效跟蹤管理,確保項目帶貧減貧成效。2019年該鎮三個電商扶貧項目基本完工,共帶動15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共享人力資源,加大技能培訓。今年以來,該鎮電商辦聯合扶貧站、人社所,多次組織網點從業人員開展業務能力培訓,指導網點通過電商平臺、網上小程序、微商等開展農產品網銷,引導網點與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之間建立穩定的購銷服務及利益聯系機制。同步實施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產業發展指導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等專題培訓,逐步實現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全覆蓋。(通訊員 姚秋月)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