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科技館成“第二課堂” 沉浸式實踐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夢
宿松融媒訊 為激發(fā)青少年科學興趣、提升科技素養(yǎng),城關初中充分盤活校內科技館資源,將科普教育與日常教學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科學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親手操作、主動探索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創(chuàng)新夢想。
日前,記者走進該校科技館,地理教學區(qū)域內的互動場景格外生動。課堂上,老師手持七大洲、四大洋立體地球儀,引導學生觸摸板塊邊界紋路,結合一旁的地形剖面圖,直觀講解洋流運動如何影響大陸氣候。學生們圍在地球儀旁,時而俯身觀察,時而互相討論,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識,在觸摸與觀察中變得清晰易懂。
除地理教學區(qū)外,科技館內其他區(qū)域同樣是學生探索科學的樂園。從力學原理演示裝置到電磁現(xiàn)象互動展品,從生物標本觀察臺到簡易機器人操作平臺,各類科普設備覆蓋多學科領域。學生們可以親手操作杠桿模型感受力的平衡,通過電路拼接實驗理解電流原理,在與展品的互動中,將課本上的公式、定理轉化為可感知的現(xiàn)實,逐步建立對科學的全新認知。
“我覺得科學不只是課本里的公式和定理,它是一門特別貼近生活的學問。”城關初中學生汪璟宸分享道,“科技館讓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還能啟迪思維,今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名創(chuàng)造型人才,為社會作貢獻。”
據(jù)了解,該校始終秉持“以實踐育興趣,以興趣促創(chuàng)新”的科普教育理念,推動科普教育常態(tài)化開展。
“開展科普宣傳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悟’。”城關初中學黨支部委員劉小娟表示,學校充分利用社團課程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宣傳。通過實踐體驗和互動式科普來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融媒體記者 張曉珍)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