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三十載育夢成光 一腔愛潤物無聲
宿松融媒訊 從鄉村課堂到特教舞臺,從南疆戈壁到教研一線,她用愛與責任,在無數人心中播撒下向上的種子。她便是深耕教育事業三十載的楊芳老師。
楊芳,宿松縣華亭鎮中心小學正高級教師,曾獲安徽省特級教師、安徽最美教師、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燭光獎”引領獎、新疆和田地區優秀援疆干部、皮山縣優秀支教教師、安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安慶市第三屆“教壇新星”等榮譽稱號。2025年,當選安徽省教書育人楷模,為全省十位獲獎教師之一。
扎根鄉村:讓課堂長出“鄉土氣”
1995年,初登講臺的楊芳,被臺下孩子們明亮而充滿期待的眼神所打動。那時的鄉村學校沒有電子白板,楊芳便把課堂“搬”到戶外:帶學生在田埂上讀《春》,讓麥苗清香伴著“吹面不寒楊柳風”;在曬谷場演《少年閏土》,用竹竿當鋼叉還原“月夜刺猹”的場景。后來,她發現家鄉的“黃芽白茶”是絕佳的教學素材,便牽頭開展“鄉村致富之花——家鄉黃芽”科學調查活動?!班l村教師要做麥田里的守望者,既要讓知識的麥穗飽滿,更要護著每顆種子萌芽?!边@是她給自己的教育初心。
孩子們跟著茶農學習辨別芽頭、測量土壤酸堿度,用數學知識統計采茶量,把觀察心得寫成《我與白茶的日記》。楊芳的備課筆記里,除了課文批注外,還記滿了白茶種植節氣表、學生的奇思妙想。她甚至聯合茶農開辟“家校茶田”,讓學生認領茶株并全程照料。曾經笑孩子們“瞎折騰”的老茶農,后來主動走進課堂,給學生講傳統制茶工藝。
這份“接地氣”的實踐,還融入了紅色教育與科普理念。作為安徽省唯一入選“紅色百年路·科普萬里行”的單位,楊芳帶領學生在茶園測土壤時,同步講述當地紅色茶商“以茶助農”的故事;記錄茶樹生長周期時,讓科學數據與紅色歷史教育相結合。老師們和學生們撰寫的相關報告獲評全國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優秀報告。
“雙減”政策實施后,楊芳又牽頭搭建“科創筑夢”云上工作室,《臭葉豆腐制作體驗活動》入選全國優秀案例,學校也成為全國“科創筑夢 助力‘雙減’科普行動”試點單位。讓知識反哺家鄉,讓情懷點亮成長,是她扎根鄉村教育的不變追求。
守護特殊:為無聲世界搭“舞臺”
在華亭中小任教時,楊芳注意到寄宿學校的聽障學生——他們總趴在欄桿上,看普通班排練舞蹈,眼神里滿是渴望。其中,戴著助聽器的小聶,會跟著音樂節奏輕輕敲打欄桿,那束“含著光”的眼神,讓楊芳決心為這些孩子開辟天地。
“你們也來跳舞吧!”當這句話通過手語翻譯傳遞給聽障學生時,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沒有語言溝通,楊芳就用眼神、微笑和手勢示范,一個動作教上百遍。終于,孩子們跳出了《好日子》《江南雨》等作品,《江南雨》登上宿松春晚舞臺,《江南雨中情》獲第八屆安徽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優秀創作獎。
“記得省級比賽拿特等獎時,孩子們抱著我哭,小聶用手語說‘謝謝老師,我們也能發光’?!睏罘颊f。那一刻她明白,教育能跨越無聲的界限,每個特殊生命都有綻放的權利。
援疆筑夢:在戈壁灘架“連心橋”
2016年,楊芳成為宿松教育系統援疆支教第一人,踏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皮山縣?!耙屩R的種子,在干旱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边@是她出發前的信念。
皮山縣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自然環境較為艱苦,冬春季節的沙塵能染黃天空,但教室里的溫情從未缺席:課間,學員會遞來熱乎的蜂蜜水;年近五十的麥麥提托合提大叔,用布滿老繭的手一筆一畫練漢字;帕提古麗把自家種的核桃塞進她包里,說“老師要多吃才有力氣講課”。一次胃潰瘍發作,學員們圍著她遞草藥、送馕餅,這份真摯讓她熱淚盈眶。
支教一年,楊芳寫下兩本教學札記,從MHK聽力訓練策略到雙語課堂創新,再到參與自治區級課題研究,她把教學經驗帶到南疆。學員阿卜來提在作業本上寫:“楊老師的眼睛明亮又溫暖?!?/p>
她還牽線讓宿松的圖書跨越萬里送到皮山,在“結對認親”活動中,和維吾爾族鄉親一起跳麥西來甫。楊芳用行動架起皖疆教育交流的橋梁,也因此獲評“新疆和田地區優秀援疆干部”“皮山縣優秀支教教師”。
引領同行:做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在華亭中小,楊芳牽頭開展課標共讀、跨學科同課異構、智慧課堂教研等活動,幫年輕教師打磨教案、指導論文撰寫。小戴老師第一次拿到國家級獎牌時,抱著證書哭著說:“您這么多年都這么做,我只是跟著學。”小葉老師參評教壇新星前緊張不已,楊芳鼓勵她:“內向不是缺點,是細膩的天賦?!比缃瘢∪~已能自信站在領獎臺上。曾經怯生生的小胡老師,現在能獨立帶領學生開展詩詞閱讀分享會。
“教育不是孤舟獨行,而是眾人共筑的星河。”楊芳說,看到畢業多年的學生家長帶著孩子來認“當年的班主任”,看到年輕教師在比賽中獲獎,這些溫暖的瞬間,讓她覺得自己的堅守無比值得。
三十年春秋流轉,楊芳的教育舞臺在變,但“俯身耕耘”的姿態從未改變?!拔磥恚蚁肜^續帶著愛與責任,和更多同仁一起,把教育的星火聚成炬,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知識里找到向上的力量。”陽光下,楊芳看著校園里奔跑的學生,眼中滿是溫柔與堅定。(融媒體記者 張曉珍)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