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農業 宿松7萬畝大豆實現“智慧灌溉”
宿松融媒訊 宿松縣大力推動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今年在7萬畝大豆田創新引入“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實現了從傳統“經驗種植”向現代化“數據種植”的重要跨越。這套系統為當地農業增產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能。
在復興鎮種植大戶朱咸明的田地里,由田間基站與地下管網構成的“智慧神經”正高效運轉。走進控制室,只需輕點水肥一體機觸控屏,電磁閥門立即啟動,水肥混合液沿著黑色滴灌帶,精準地輸送到每一株農作物的根部。
朱咸明高興地表示:“水肥一體化對我們老百姓特別實用,特別是在干旱時期為大豆提供了足夠的養分,保證了我們的穩產增收。”
據了解,這套智能灌溉系統是宿松縣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的重要舉措。它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還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節水、節肥、增產的多重目標。
項目施工經理張亮介紹:“這套設備可以實時對土壤濕度、溫度、病蟲害等進行精準監測和調控,種植戶在家就可以遠程操控,大大節省了人工和時間成本。”
近年來,宿松縣針對大豆生產面臨的抗災能力弱、栽培技術應用率低等問題,著力構建以穩定的農田供排水系統和滴灌水肥精準應用系統為基礎的產量提升體系。該項目力爭在2024-2025年實現畝均增產40公斤左右的目標,同時大幅提升水肥利用效率。
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副站長余兵表示:“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水肥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在今年總體干旱的情況下,這套系統起到了很好的節本增效、增產穩產的作用。”(融媒體記者 張勇)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