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打好用地保障“組合拳” 助推高質量發展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要素保障為抓手,創新構建“規劃-保障-審批”全鏈條機制,實現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的重大轉變,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地要素支撐。三年來,累計獲批建設用地14,548.0755畝,安排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1768.569畝,保障多個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形成高效集約的用地保障新模式。
規劃引領謀空間。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緊密銜接“十五五”規劃,搶抓省際毗鄰地區產業合作示范區先行區建設機遇,精心編制25個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94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科學謀劃項目用地空間,當好要素保障的先行軍。建立全周期包保服務機制,主動參與項目選址、勘測定界等工作,有效規避選址沖突,降低重新選址風險。三年來,累計完成用地預審及規劃選址項目23個,核發選址意見書28個,合理避免限制因素40余宗。
精準保障破難題。構建部門常態化會商機制,緊盯項目用地推進中的難點,建立解難題辦實事清單。今年通過統籌整合,將城鎮開發邊界內多個零星地塊合并編入一個成片開發方案,有效解決東北新城11.577畝商業用地實施土地征收的問題,保障經營性用地需求。用好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力度政策,實現計劃指標直接配置,近三年共使用、爭取各類建設用地計劃9393.92畝,其中國家配置重點項目計劃9262.92畝,省級配置計劃131畝。
極簡審批提效能。開通綠色通道,建立林業手續容缺受理機制,創新實施“容缺受理+并聯審批”服務模式,實現審批流程從“企業申報”向“部門聯辦”的轉型升級,建設用地審批時限由22個工作日壓縮至12個工作日,效率提升45%。近兩年,全縣近10個建設項目通過用地用林并聯審查機制,在組卷報批、審查審批等關鍵環節實現提質增效,切實做到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應保盡保、應批快批。(通訊員 丁彤 汪昕)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