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錨定目標精準發力,繪就農村污水治理新畫卷
宿松融媒訊 “十四五”以來,宿松縣深入貫徹省、市關于農村環境整治重點工作要求,錨定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的總體目標,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在農村污水治理領域取得顯著成效,鄉村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聚焦任務落實,治理規模持續擴大。“十四五”期間,緊扣農村環境整治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程。2021-2024年,累計完成6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42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農村污水治理率提升至33.5%。2025年,治理步伐不斷加快,計劃完成27個行政村農村污水治理和10個農村環境整治任務,預計到年底農村污水治理率將達到47%。隨著一個個治理項目落地見效,越來越多的村莊告別污水橫流的舊貌,迎來水清岸潔的新顏。
強化部門協同,資源整合釋放效能。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構建起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縣農業農村局、治水辦、生態環境分局等多部門緊密協作,強化縣、鄉鎮、村上下聯動,同時打通鄉村生態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的橫向聯系,多次組織改廁及污水治理業務培訓,形成縱橫貫通的治理格局。在資金整合方面成果斐然,“十四五”期間,銜接和美鄉村建設、鄉鎮政府駐地污水治理等各類資金約9566.41萬元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銜接資金約1321萬元,為治理工作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有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提升。
立足特色施策,治理模式創新升級。結合縣域實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村污水治理之路。針對環湖鄉鎮農村污水治理需求,以10個環湖鄉鎮、約60個行政村為重點,累計投入約415萬元,推動佐壩鄉環湖村等多個村莊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環湖行政村污水治理率已達40%,后續還將持續發力,優先推動環湖污水治理。在治理模式選擇上,堅持因地制宜,根據丘陵地區地理環境和人口分布特點,推行“集中+分散”治理思路,集中式采用“生物濾池+人工濕地”工藝,分散式運用“三格化糞池+人工濕地”模式,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同時,建立健全“四化”管護機制,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建得好、用得久、管得牢。(通訊員 張彪)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