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為勁,司法行政賦能鄉村振興
宿松融媒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宿松縣司法局立足工作職能,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更加堅強的法治保障。
深化法治鄉村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法治水平。組織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目前,全縣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12個省級、39個市級和128個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今年新增創建4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全縣已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4883人。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依托縣龍湖公園建成全新的縣級法治文化公園。
涼亭鎮東山村法治文化長廊
創新開展法治宣傳,營造鄉村治理法治氛圍。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創新鄉村普法形式,深入開展《憲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社區矯正法》主題宣傳活動,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造“普法郵路”,精準派送“法治包裹”2萬余份。通過直播“帶法”形式專題解讀民法典,直播共吸引2000多網友點播觀看。全縣22個鄉鎮和50余家普法責任單位不斷打造升級普法融屏陣地。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營造良好的農村普法氛圍,帶動群眾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宿松縣司法局程嶺司法所開展法治宣傳
嚴格加強教育監管,維護鄉村治理平安環境。強化社區矯正對象管控,深入走訪摸排,全面掌握在冊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情況,分類管理,嚴格監管,延伸社區矯正監管觸角,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優勢和作用,確保鄉村安全穩定。堅持監管和教育相結合,組織社區矯正對象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熱潮中,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道路交通勸導、文明創建、普法宣傳等公益志愿服務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別樣”力量。
走訪重點社區矯正對象
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構建鄉村和諧社會關系。傳承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本地特色打造“宿松版”鄉賢調解模式。壯大人民調解隊伍力量,吸納引導“五老一新”“兩代表一委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時代好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形成以專職為骨干、兼職為補充、社會志愿者為基礎支撐的專兼結合式的隊伍結構。及時摸排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矛盾等糾紛苗頭事件,把安全閥前置在農村生產生活一線,實現鄉村糾紛化解工作的關口前移,為健全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提供法治保障。
宿松縣司法局將繼續圍繞中心大局,緊扣鄉村振興工作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積極貢獻法治力量,促進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切實為繪制鄉村振興宏偉藍圖添上一抹司法藍。(通訊員 吳翔宇)
責任編輯:楊劉敏
